西吉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史上最学霸女王要信仰不要皇位,一生追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

01

瓦萨家族的克里斯蒂娜·亚历山德拉是一位传奇人物。在17世纪,或者可以说在任何时代都是如此。

瓦萨王朝的创始人古斯塔夫,是现代瑞典的缔造者。

古斯塔夫使其国家摆脱了丹麦的统治,赢得了独立,建立了瓦萨世袭王朝,全面实施经济和社会改革,创建了瑞典现代常备军。

同时,他也是波罗的海事务的主要参与者。他还把宗教改革引入瑞典。

▲瑞典国父古斯塔夫一世

大约在同一时间,英国的亨利八世与罗马断交,没收了教堂财产。古斯塔夫也与之同步,但他更进一步信奉了路德宗神学。

古斯塔夫的长子艾立克继承了他的王位。艾立克是个疯子,挑起了一场贵族叛乱,因此死于狱中。

古斯塔夫的次子约翰三世继承了他的王位。

▲约翰三世

在他的统治下,瑞典宗教纷争不断,与亨利八世的子孙统治时期的英国如出一辙。

他的儿子西吉斯蒙德于年继承了他的王位,成为波兰—立陶宛的国王。

西吉斯蒙德在波兰期间,允许弟弟查理在国内担任摄政王,但这两兄弟在宗教问题上水火不容,结果导致内战,西吉斯蒙德被废黜。

▲西吉斯蒙德

实际上,他那时就已不再统治国家,而查理一直独揽大权。直到年,查理才正式登基。

7年后,查理去世。他把一个信仰新教的国家传给了他的儿子——古斯塔夫二世,史称古斯塔夫斯·阿道尔弗斯。

古斯塔夫像其祖父一样,是一位英雄的国王。他17岁加冕,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军事战争中度过。他因打败了丹麦和俄国而被忠实的追随者称为“北方雄狮”。

▲古斯塔夫二世

年,他开始了最伟大的事业。他参加了政治—宗教冲突——三十年战争(—)。

法国、西班牙、神圣罗马帝国、荷兰共和国和大多数欧洲小国之间的这场残酷的争斗,在进行了22年之后也没有任何结果。

古斯塔夫带领训练有素的军队,帮助新教和法国对抗哈布斯堡王朝。他在3场决定性的战役中取胜,但在年的卢岑战役中阵亡。

他唯一的孩子克里斯蒂娜成为了瑞典的女王。

那时,她还未满6岁。

▲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

02

古斯塔夫为权力的和平交接做了很好的准备。

他为女儿聘请导师,使她接受与王子同等的教育。

他让议会发誓支持女儿。他还安排女儿和她的表兄查理(比她大4岁)一起上课,因为查理是王位的下一位继承人。

▲古斯塔夫斯·阿道尔弗斯让议会宣誓效忠他的女儿克里斯蒂娜

克里斯蒂娜学业优秀,头脑灵活,对许多学科都如饥似渴。她精通古典文学,会说几种现代语言。

她还有一位非常能干的导师,教她如何治国理政。

不过,古斯塔夫给女儿留下的最珍贵的礼物,是多年来为他勤勤恳恳服务的大法官——阿克塞尔·奥克森斯蒂耶纳。

他被同时代的人誉为“取之不尽的好建议”,甚至是“本世纪最伟大的人”。

▲特瑞克罗纳城堡,克里斯蒂娜在此长大,并在统治期间居住于此

在男人的世界里做一位女王,克里斯蒂娜并不缺少明智的建议,但她都会采纳吗?

在政务方面,这个问题最重要的答案出现了。

年,三十年战争中的主要将领各执己见,陷入僵局。于是他们聚集起来,决定通过谈判来解决分歧。

奥克森斯蒂耶纳认为,如果战争持续下去,瑞典会从中受益,于是他派儿子率领国家代表团。但是克里斯蒂娜却派了自己的代言人,奉命不惜一切代价实现和平。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象征欧洲三十年战争结束

年,女王正式宣布她无意结婚,并提名查理为她的继承人。这引起了更大恐慌。

她对婚姻有一种情感上的反感,并曾研究过天主教的独身教义。

她想成为什么样的统治者呢?这个问题不容易回答,她的行为无疑令众多观察家感到困惑。

她读过前任女王的历史,是伊丽莎白一世的崇拜者。然而,与英国女王不同的是,她并不依靠女性气质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电影《瑞典女王》剧照,葛丽泰·嘉宝饰演克里斯蒂娜

她经常穿男式服装,即使穿女式服装,她也不会对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大惊小怪。

然而,这个意志坚强的“假小子”也有虚荣、轻浮的一面。

她在艺术品、书籍、手稿、科学仪器、音乐、戏剧,以及任何她喜欢的事物上挥金如土。

如果说,她对自己的国家有远见的话,那就是让瑞典成为一个“现代”国家,在文化上与荷兰、法国、意大利和其他经历了17世纪艺术和科学革命的国家平起平坐。

▲克里斯蒂娜肖像

在瑞典,很少有学者能满足这个年轻女子对知识的渴求。

她一有机会就进入财政部,派人去欧洲搜罗最新的学术论文,把一流的思想家引入宫廷。

03

这是一个充满宗教争论的时代。哲学家、神学家、神秘主义者和科学家自由地讨论上帝的存在、宇宙的本质及天主教和新教的传统教义。

勒内·笛卡尔、布莱斯·帕斯卡、巴鲁克·斯宾诺莎、托马斯·霍布斯、约翰·洛克,以及后来的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和艾萨克·牛顿等都是学术辩论的巨人。

他们追求真理,议题相当广泛,包括犹太神秘主义(卡巴拉)、占星术和炼金术。

▲勒内·笛卡尔是17世纪伟大的理性主义哲学家

这些辩论让克里斯蒂娜很兴奋。例如,她听说有一份秘密流传的地下手稿——《三骗子论》,她也必须有一份。

这篇煽动性的文章谴责摩西、穆罕默德和耶稣的教导,显然不适合作为基督徒统治者的枕边书。

学者参与这样的猜测是一回事,而在位君主受到他们的影响是另一回事。他们不能自主选择宗教信仰,或者,如果选择了,至少要承担后果。

据人们所知,可能是因为正统的路德宗不妥协,导致克里斯蒂娜脱离了路德宗,而且她父亲就是为了维护路德宗而死在卢岑。

▲吕岑战役(年),古斯塔夫二世阵亡

16世纪40年代,瑞典教会当局分为两大阵营:温和派和强硬派。他们就教义和礼拜仪式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神职人员对宗教改革的呼声充耳不闻,思想自由的女王对他们顽固的保守主义也失去了耐心。

她还发现,路德宗高级官员对她奢侈的生活方式很挑剔,这并不符合她的品位。

她的思想开始转向天主教。年,她通过葡萄牙大使向罗马发送了秘密信息,其中提到了皈依天主教的可能性。

▲电影《瑞典女王》剧照

了解克里斯蒂娜改变宗教信仰的背景很重要。

她是在一个激进的路德宗氛围中长大的,知道拥护改革派和继承父亲的遗志是她责无旁贷的事。

她的主要职责是结婚以确保王朝和新教的继承。但在思想上,她并没有迷信瑞典的官方宗教思想。

广泛的阅读使她对路德宗的教条产生了怀疑,也许她对所有的宗教教条都产生了怀疑。

▲年,哲学家笛卡尔向博学的女王阐释他的观点

作为哲学家,她可以在多方面都质疑神学;而作为女王,她却应该赞同神学。

不仅如此,人们还期望她树立一个清醒的道德榜样。

她的男性气质很明显,至少与一个女人有过亲密的关系。但她也沉迷于与多名男宠的冒险,这使她的臣民感到愤慨。

04

年2月,她将大批宝藏运往安特卫普。年2月,她向议会宣布退位,让她的表兄继位。

6月中旬,她带着一长列的马车和大车,以及多名随从离开。

▲电影《瑞典女王》剧照,女王退位

她没有透露她皈依天主教的想法,以免影响日后谈判。

当她抵达安特卫普后,在12月24日的一个仪式上成为天主教教徒。这件事在事发后又保密了将近一年。

但她的宗教转向又有多彻底呢?

在她漫长的一生中,她既不是虔诚的天主教教徒,也不是虔诚的路德宗教徒。

在她的第一次圣餐礼上,她拿变形论开玩笑(认为牧师祝福的面包和酒变成了基督的血肉)。她认为从哲学角度来看这是胡说八道。

▲克里斯蒂娜皈依后,与教皇克莱门特九世参加宴会

当然,她所选择的天主教教堂风格比正统的新教更有吸引力。她喜欢巴洛克风格的天主教教堂的装潢,如绘画、建筑、雕塑和音乐。

但克里斯蒂娜的道德思想并没有追随天主教教义。虔诚的天主教教徒和瑞典路德宗教徒同样对她的行为感到震惊。

很可能,她最喜欢的是自由。

在她的欧洲之旅中,她坚持自己一贯的行事作风,受到国王的款待,与伟大的思想家辩论,参观许多年轻贵族“大旅行”行程中的文化中心。

正如克里斯蒂娜的传记作者所说,罗马教会吸引了她,因为“这毕竟是在罗马”。

▲年至年,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写给红衣主教德西奥·阿佐利诺的其中的一封信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逃离瑞典并摆脱公职的重担并没有给她带来她所渴望的彻底自由。

作为一个普通人,她不再受到皇室特权的保护,她觉得很难接受这一点。

例如,她在外国宫廷作客时,因为一时冲动而引起抗议,对此她真的感到很惊讶。发生了什么事?只是因为她下令立即处决了一个使她不高兴的仆人。

克里斯蒂娜悠然地前往罗马,受到了罗马教皇亚历山大七世的热情款待。

她的皈依被认为是一次伟大的天主教政变。宴会、戏剧表演、焰火表演和其他庆祝活动持续了一个多月。

▲年巴贝里尼宫欢迎克里斯蒂娜的庆典

她在罗马度过了余生的大部分时间,最终定居在特拉斯提维尔的科西尼宫。

这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其设计师多纳托·布拉曼特也是圣彼得大教堂的设计师。

克里斯蒂娜建立了一个文学沙龙,后来发展为历史悠久的阿卡迪亚学院。她建立了这座城市的第一个公共剧院,举办奢华的派对。她还赞助年轻的学者和艺术家。

但她与梵蒂冈的关系紧张。起初,她得到了热烈欢迎,但随后,她的幻想破灭了。

教皇亚历山大认为克里斯蒂娜行为古怪,道德败坏,非常可耻,拒绝接纳她。

▲克里斯蒂娜一生都是一位话题女王

他怀疑她与红衣主教德西奥·阿佐利诺的关系超出友谊,并把她描述为“一个没有王国的女王、一个没有信仰的基督徒、一个没有羞耻的女人”。

她与阿佐利诺的继任者克莱门特九世相处得更好,但下一任教皇英诺森特十世认为她对公共道德构成了威胁,并关闭了她创办的剧院。

克里斯蒂娜是一位崇尚自由的思想家,不可能成为任何教会的支持者。

年,她得知路易十四废除了南特敕令(该法令给予法国新教徒一定程度的宽容)后,向教皇提出强烈抗议。

▲路易十四

克里斯蒂娜·瓦萨是一位话题女王。她特立独行,声名狼藉,语不惊人死不休。

没有明确的道德准则来约束她,而她也不想为自己的出格行为做任何弥补。

她甚至漫不经心地尝试了几次重登瑞典女王的宝座。没有一个教会承认她是虔诚的信徒。

然而,在她去世后,即年,他们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她被安葬在圣彼得大教堂,历史上仅有3位女性被安葬在此。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