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走路,有人走出长寿,有人走废膝盖!每天怎样走最好?
如果你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运动,而又想保持健康,你该怎么办?——走路。
早在年,世卫组织就指出“走路是世界上最佳运动之一”,简单易行,且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不论男女老少,什么时候都可以动起来。
但同样是走路!有的人越走越长寿,有的人却走出一身病!这其中,每天该走多少步众说纷纭,有人说步,也有人说步。怎么走也是各有“教程”,走路,成了一件正经事!
最新十年研究揭开:
每天走多少步最好?
年3月,一项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美国国家老龄研究所(NIA)以及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主导的10年大型研究发表在世界知名医学杂志《JAMA》(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研究人员对名美国40岁以上的成年人代表性样本进行了长达10年的追踪。在长达10年的随访过程中,共有名参与者死亡,其中例死于心血管疾病,例死于癌症。图自:JAMA
最终,研究结果说明三大问题:
1.正常人群:每天尽量走-步最优
相比于每日步行的人,每日步行的人全因死亡风险降低了51%,而每日步行步的参与者全因死亡风险降低了65%。而走到1步、步,全因死亡风险基本就不会降低了。
2.久坐人群:每天只要稍加运动就有显著益处
如果当每日步数能够从步提高到步,在这个区间内,总死亡率下降的趋势最大。所以如果每天基本不活动的人能将每日的步数从步提升到步,就会有显著的益处。
3.慢病人群: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死亡率都下降
与每天走步相比,每天走步的参与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死亡率显著降低,大幅下降。
除了走路的步数,怎么走,也有讲究:
很多人走路都走错了!
1.走路的地方不对:爱在马路边走
走路健身,在哪走,很重要!地点没选好,可能对身体有害。年12月5日,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刊登研究显示,无论健康与否,在公园散步的志愿者肺功能改善、动脉血管软化显著,而沿街散步者肺功能改善微弱,动脉硬化状况甚至恶化。街道是空气污染比较严重的地方,来来往往的车辆会排放出很多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在运动时呼吸会加深、加快,如果运动时的环境是比较污浊的,吸入后对身体肯定是有害的。
2.走路姿势不对:低头含胸、弯腰驼背
如果走路时“弯腰驼背”,长此以往,不仅达不到好的锻炼效果,反而会导致软组织的损伤。
昂首挺胸走路时,全身七经八脉都跟着一起活动,而含胸、弯腰的走路姿势会让经脉得不到很好的舒张,身体得不到应有的供氧。脊柱弯曲还会反射到大脑,使人处于紧张状态,造成大脑过劳,影响夜间睡眠。
3.走路准备不对:健步走前不热身
很多人觉得健走运动量不大,因此常常忽视了走之前的热身活动。
很多人运动受伤,一个最常见的原因,就是没有做好热身运动等准备工作。这样身体突然快速进入运动状态,就很容易吃不消。
此外,不热身的话,身体关节没打开,活动受限,锻炼效果也不好。
4.走路的时间不对:天未亮就健步走
很多坚持晨练的人选择太阳出来前去健步走,认为这个时间既不会被太阳晒,而且能呼吸到比较清新且多氧的空气。其实,这个时间锻炼不利于身体健康。因为植物叶绿素只有在阳光的参与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日出前没阳光照射到叶片上,一夜没有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附近,非但没有新鲜的氧气,相反倒积存了大量二氧化碳,不利于身体健康。
5.走路的时机不对:饭后立即就走
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但是这句话可能传递了一个错误的概念,尤其是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饭后百步走可能还会导致危险。因为饱餐后,特别是高蛋白、高脂性饮食后,血液会更多的集中到胃肠部,加强消化功能,这时若从事剧烈运动会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出现心肌缺血、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因此提醒大家,餐后应休息半小时至一小时再去运动,有冠心病者尤应注意。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