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吉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旧书桌上签满了名字网友这是把青春落在这 [复制链接]

1#

旧书桌上

签满了支教老师的名字......

“我姓史

史,《说文解字》曰记事者也

从又持中

意思是史官记事

要保持公正,秉笔直书

我希望在教学中

能公正对待每一个人”

说这话的是23岁的

复旦大学研支团志愿者

史欣安

开学第一课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

王民乡王民中学的娃娃们

一下子记住了这个支教老师

海拔近米

距县城30公里

一条乡间小路尽头

就是王民中学

一张签满支教老师名字的旧书桌

就安放在学校的化学实验室中

复旦大学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支教老师史欣安(左)、林伯韬(右)、徐菁在王民中学写满历届支教老师名字的旧课桌前合影(9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王鹏摄

从年起

复旦大学每年派出学生

赴全国多地多所学校支教扶贫

王民中学是23年来

宁夏接受复旦学子

支教年头最长的学校

23年来

已有51名复旦学子

成为王民中学的支教老师

复旦大学第22届研究生支教团支教老师结束支教,在王民中学参加学生组织的欢送仪式。

星光微芒却暖

“每个人能做的改变

真的比较有限

但从现在回看22年前

可能改变就比较大了”

9月1日开学那天

记者来到王民中学

见到了今年新到的

支教老师们

这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王民乡王民中学(无人机照片,9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王鹏摄

史欣安来自上海

是中文系20级硕士生

一件印有校徽的帽衫

穿了又穿

“换洗方便,买新的同款也不贵”

宁夏男孩林伯韬开朗帅气

键盘吉他摄影样样在行

他鼓励孩子们树立自信

一遍遍提示

“大胆点”

“抬起头”

“不要怕”

复旦大学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支教老师史欣安(中)、林伯韬(左)、徐菁在王民中学办公室备课(9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王鹏摄

“没有支教老师的帮助

我一定会辍学

就不可能有现在的我了”

如今已是宁夏农林科学院固原分院

助理研究员的邵千顺

还清晰记得

第一届支教团到来时的欣喜

复旦大学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支教老师徐菁在晚自习上为学生解答问题(9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王鹏摄

“躲在角落里的星星也会发光

就像出生在贫穷地方的我们”

不善言辞的孩子们

写下这样的日记

丰沛彼此人生

“直到现在还会梦到

王民中学的琅琅读书声

这是我们共同的青春记忆”

第9届研支团队员王崟

曾三次返回宁夏看望学生

“年回来

是我带的一个班要中考

专门给他们鼓劲

年回来

是另一个班学生要高考……”

复旦大学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支教老师史欣安在晚自习上为学生解答问题(9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王鹏摄

第12届研支团队员于萌

如今也已成为一名老师

复旦大学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支教老师林伯韬在为学生上音乐课(9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王鹏摄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

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

谈及为何来支教

林伯韬告诉记者

这个答案可以讲一晚上

林伯韬说

“教育过程是双向的

我们既是来做老师

也是来做学生……”

孕育成长力量

“二口莴笋小湾里南瓜

姚坡种哈的洋芋碗大

雄宏古堡雷家湾修哈

赞美的花儿王民唱下……”

正如这首“花儿”所唱

人们的日子越来越好

年11月16日

宁夏最后一个贫困县西吉县

退出贫困县序列

标志着宁夏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

基本得到解决

历史性地告别绝对贫困

复旦大学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支教老师林伯韬(左一)在操场上指导学生练习队列(9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王鹏摄

为学须先立志

在支教队员看来

课本知识以外

娃娃们最需要树立起

自主学习的兴趣

终身学习的素养

健康自信的心态

努力向上的精神

林伯韬说

“大学期间数次社会实践活动

彻底改变了我对支教的看法

来到王民中学后

我深深感到

必须要面对面激励娃娃们

让他们生长出

自己面对困难

开拓人生的能力

这是金钱买不到的”

复旦大学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支教老师史欣安(右)、林伯韬(中)、徐菁在宿舍餐厅弹唱歌曲(9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王鹏摄

想象着一年后的离别

徐菁一行三人已经开始不舍

又充满期盼——

“我一定会尽职尽责

明年8月

底气十足地将自己的名字

签在那张旧书桌上”

(来源:共青团中央)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