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家白癜风医院最权威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编者按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在年冬春轮换的日子里,全国人民正在进行着一场与新冠肺炎疫情的生死较量。
法院人积极主动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初心与担当。《中国审判》杂志推出抗击疫情系列,带您共同感受众志成城的法院人带来的磅礴力量。
年2月1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凭祥市人民法院法警夜间执守在防疫卡口摄影黄舒萍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面对抗击疫情的各种艰难险阻和危难挑战,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团结奋战,形成了强大的向心力和战斗力,凝聚起了中国精神的磅礴力量。
疫情既是一次危机,更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场大考。
大事时见担当,危难处显本色。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场”上,全国各级人民法院积极响应、勇担重任,无数法院干警始终坚守在一线,用责任和担当筑牢疫情防控的壁垒;用义无反顾的付出践行法院人的使命初心,用自己的“星星之火”温暖了这个寒冬。
驱“疫”时刻不松劲
“到疫情防控结束时,我多半已经退休了。但是,我的党员身份不会变。我要站好最后一班岗。”还有不到一个月,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人民法院的老法官宋文君就要退休了。而她退休前站的最后一班岗,就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上。
了解到当地疫情防控点需要支援的消息后,宋文君主动请缨,第一个站了出来。
自春节假期以来,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宋文君在每天早上安顿好2岁半的孙子后,就戴上“志愿者服务”的红袖章,匆忙出门了。
上门为居家隔离对象提供服务,为每一位进出小区人员进行登记、消毒和体温测试,不厌其烦地向他们解释封闭式管理要求的必要性,耐心细致地叮嘱他们要做好自我防护……在疫情防控点位,宋文君对每一项工作始终保持着认真负责的态度。
晚上7时许,与轮值的同事完成岗位交接后,宋文君结束了一天的工作。由于疫情防控点位置较偏、离家远,周围也没有公交车,宋文君就每天步行一个小时回家。到家时,天通常已经全黑了。但是,她似乎并不觉得辛苦,“走一走全当锻炼身体了”。就这样,即使前一天的值守工作再晚、再累,第二天,她还是一如既往地准时出现在防疫点位上。
宋文君的行为,给周围的年轻人带来了极大的鼓舞和激励。他们纷纷表示:“老同志都不退缩,我们年轻同志在关键时刻一定不能‘掉链子’!”
“二楼的王大爷:经过昨夜统计,您昨天一共出门买了4次菜,我们建议您将财政大权交给儿媳妇,她出去一次就能搞定,您老人家就不要再这么‘调皮’了。”
“二号楼的李大妈:您千万别再用高度数的二锅头喷洒楼道了。我们已经对楼道进行过消毒,您隔壁的王大爷对此意见很大,他喜欢喝两口,您老人家是知道的啊!”
这些生动的喊话,是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人民法院震湖法庭负责人卜旭伟在防疫卡点值守时,贴在小区墙上的温馨提示。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卜旭伟被抽调到某小区担任防疫工作组组长。他与几名护林员、退伍老兵、志愿者等,共同负责小区出入登记等工作。
该小区有26户人员居家隔离,且外来人员和上班族较多,加上一些居民在家里“坐不住”,要出来走动,疫情防控任务较重。偶尔,还会有住户因一些小问题与值守人员发生“摩擦”。
换个方式试一试?作为一名“85后”法官,卜旭伟调动了本职工作中调解纠纷的“智慧”,将值守中遇到的共性问题记录下来,隐去人名,撰写了8封公开信,贴在小区门口的显著位置。令他意想不到的是,此举收获了很多住户的点赞。
“这些信很幽默,也挺暖心的。大家看了之后哈哈一笑,很容易接受,自然更愿意配合。”一位小区居民说。公开信发挥了真正作用。如今,小区里的氛围和气多了,也几乎见不到扎堆聊天的居民。
“我们防疫斗争的对象是病毒,不是业主,更不是出来晒太阳、聊天的大爷大妈。”在卜旭伟看来,让居民们配合防疫工作要讲究方法,更要文明执法。
经过这段时间的值守,卜旭伟熟悉了小区户居民的情况。“这个小区居住了2名警察、7名医生。从我值班到现在,有的人连一次家都没回过,他们比我更辛苦。现在正是防疫的胶着期,更需要我们互相体谅。”他说。
2月20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湖北武汉举行了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中央赴湖北指导组首次亮相国新办发布会,介绍中央指导组组织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情况。
“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阻击战。这是一场没有旁观者的全民行动,是一场齐心协力的人民战争。”中央指导组成员、国务院副秘书长丁向阳说。面对疫情,广大医护人员以“国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的信念挺身而出,冲在最前面。“他们是新时代最美丽、最可爱的人。”
目前,湖北和武汉的疫情发生了一些积极变化,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武汉新增新冠肺炎确诊和疑似病例的数量整体不断下降,医疗救治能力和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出院人数稳定增加。除武汉外,湖北其他地区的确诊和疑似病例数量也连续下降。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正在积极向好,人们似乎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于是,部分人的思想开始松懈。据媒体报道,2月21日,在四川广元某广场上,市民扎堆喝坝坝茶。一位市民拍摄视频称:“人山人海,全是脑壳。”2月22日,在浙江杭州西湖景区结束临时封闭后的第一个周末,迎来了人流高峰,超过余人次的游客涌上了西湖断桥。
必须引起警惕的是,疫情尚未结束,切忌思想上的麻痹大意、盲目乐观。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稍有不慎,或将导致“满盘皆输”。切莫让“思想拐点”走在“疫情拐点”之前。
审判工作“不断线”
今年59岁的浙江省海宁市人民法院法官陈祖建,是一名在审判一线上奋战了32年的“老兵”,审理了数以万计的案件。但是,在学习“新科技”进行网上开庭时,他却成了一名“新人”。
“小蒋,怎么发起签名?”“被告说他听不见声音,你帮我看看是怎么回事?”“你看我这个操作步骤对不对,别搞错了。”……为了确保疫情期间的案件审理工作正常开展,陈祖建开始主动学习。遇到不懂的问题,他就积极向庭室里的年轻同事请教。
第一次面对空荡荡的被告席、旁听席,陈祖建觉得有些陌生。缓过神,稍作调整后,他逐渐找回了状态。
“原告,你能看到法庭的画面吗?能听到我讲话吗?”
“看到了,也听得清楚。”
“好的。我们现在准备开庭。”
2月3日上午,陈祖建利用“浙江移动微法院”平台,开庭审理了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疫情期间,我都不敢出门。本来还担心这个案子要推迟审理,没想到,在‘浙江移动微法院’上开庭真方便。”庭审结束后,该案诉讼代理人向陈祖建表示了感谢。
接下来的整个2月份,陈祖建对操作“浙江移动微法院”平台开庭办案越来越熟练。期间,他通过该平台,共办结了22起案件。
防疫“不断线”,诉讼“不打烊”。2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依托“最高人民法院移动微法院”平台,对两起案件进行了远程视频询问。承办法官与远在上海、浙江、安徽等地的案件代理人视频连线,询问了案件相关问题。据了解,这是“最高人民法院移动微法院”上线后,首次审理案件。
上述两案均为当事人不服管辖异议裁定上诉案件。其中,一案涉及相同当事人之间的其他系列诉讼,另一案涉及在管辖异议上诉期间涉案专利被依法宣告无效的情形。合议庭阅卷后认为,特殊时期,为充分了解案件相关情况,在各方当事人均同意的前提下,可以进行远程视频询问。经沟通了解,两案代理人均在外地。有的因疫情影响,暂无法返回单位复工;有的根据防疫隔离要求,正在居家办公。他们均愿意进行远程视频询问。
据悉,询问前一天,各方均提前登录了“最高人民法院移动微法院”小程序,熟悉相关功能。询问正式开始前,书记员通过该平台向各方送达了相关诉讼文书,代理人在线提交了身份证明材料。询问过程中,手机屏幕上实时显示位于北京、上海、安徽、浙江的审判人员与当事人的画面。询问结束后,各方当事人就询问笔录进行了线上阅读并签署确认。
疫情当前,全国法院普遍开通诉讼服务网,提供网上立案、在线调解等多项诉讼服务;已经建成的个科技法庭,均支持远程视频庭审;全国家法院已全部对接“中国移动微法院”,有效支持在线诉讼各项活动。人民法院近年来推进智慧法院和互联网司法建设的成果,在这一特殊时期得到了全面应用和充分展现。
2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印发了《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加强和规范在线诉讼工作的通知》,对全国法院推进在线诉讼作出全面动员、提出明确要求、明确具体规则,指导和规范各级人民法院在疫情期间有序开展在线诉讼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期间,部分基层法院受理的案件当事人因为年龄、习惯等,对网络诉讼平台、多方视频软件的使用存在较大困难。黑龙江省肇源县人民法院新站法庭法官梁宵就遇到了这样的难题。
一开始,梁宵通过电话,耐心地指导双方当事人注册使用网络诉讼平台。但是,仅靠电话“凭空”指导,仍然存在较大困难,双方当事人依旧不会使用。期间,被告卢某因为心急,甚至一度想放弃调解。
考虑到双方当事人不使用